一.面条市场:品类细分及成长趋势
我国市面上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面条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种:挂面、半干面和鲜面。
挂面面条经过烘房干燥处理,含水量一般低于13.0%,最大优点就是易存储,食用方便。挂面市场量经历逐年提升之后自2020年起呈现下滑态势。
半干面含水量介于挂面和鲜面条之间,以“拉面说”、“白象”、“味千”为代表,主打“一人食”市场,易保质储存,在国内市场快速做大。
鲜面条含水量高于30%,口感劲道、麦香十足,不含添加剂,深受广大百姓喜欢。近年来,鲜面市场占有量逐年提高, 目前规模已突破千亿,预计2023年可达到1200亿,产业空间足够大,具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。在日本的鲜面类企业就已有4300多家,约是方便面企业的53倍。在未来,中国的鲜面也将是极具开发价值的“东方快餐”,必将支撑起餐饮业的半壁江山。
二.鲜面市场痛点及装备发展情况
鲜面的主要应用场所是面馆。
1.2021年初中国中式面馆总量约为110万家,营收规模突破3400亿元,发展势头强劲。
2.伴随资本的介入,“张拉拉”、“和府捞面”等连锁面馆快速成长,其中央厨房对面条的差异化和高端产品提出了更高需求。
3. 随着年轻人消费心理的变迁,在鲜面条上获得的慰藉不只是温饱,还需建立在高效、美味与品质之上。
有数据显示,26.8%的受访者每天都吃面,42.1%的受访者两到三天吃一次面,我国吃面的群体巨大。在这个“产品为王”的时代,给消费者带来“口感上的幸福”,是面条产品的“终极目标”,显然,无论是挂面、半干面以及缺乏工艺的鲜湿面是无法满足的。
眼下国内的鲜面行业尚处于规模化的早期,目前多由鲜面作坊生产,常采用和面机、压面机和切面机等分段式生产设备,占地面积较大,设备落后,无法保证产品口感和食品安全卫生。鲜面行业内缺乏领导品牌,也导致制面设备行业发展缓慢,在制面工艺流程上没有创新和突破。
目前我国的面馆生产面条有三种方式:手制、自有设备生产、中央厨房或鲜面坊配送。手工制面口感好,但是依靠技艺精湛的制面师需要投入较高的培养成本,且会因制面效率无法满足快节奏用餐需求。自有设备及中央厨房配送链供应的面条因缺乏工艺,面条不具备更高品质和差异化,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日益挑剔的“胃口”,成为经营的最大痛点。
四.传统手擀面制法
中国人对于“手擀面”赋予更多的家庭温情。将水倒入面粉中,边加水边和面。然后需要用力的将面粉合成团,反复揉压,再加上一定的醒面时间,再反复揉压,直到将面团揉透。
进入擀面过程,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厚度在2-3毫米时开始切面,切成面条后撒入干粉,就完成了手擀面的制作。然后面条放进滚水锅里,文火煮上4分钟,霎时香味四溢。面条晶莹剔透,润滑劲道,清香爽口,配以汤料,酸辣适宜,香甜美味。这样一碗手擀面带给9001jcc金沙以诚为本的既有“口感上的幸福”,还有甜蜜的回忆和家的味道。
五.乌冬面溯源和特点
在日本,乌冬面的传统手工制法与我国的手擀面相似。乌冬面很多人认为源自日本,其实,日本面食文化起源于中国,“乌冬面”由日本空海法师在唐朝时期将制面工艺从中国传入日本。
空海大师是日本佛教僧侣,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。
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,在长安学习佛法,两年后回到日本。而他带回家乡的不只有佛教唐密,还有面的制法,也就是现在的日本排名第一的乌冬面。
和一般面条相比乌冬面截面较粗,口感劲道爽滑且弹性十足,有“弹牙”的感觉,深受消费者的钟爱。
自古以来,中国的面食文化博大精深,具有浓厚地域特色,品类繁多,而日本只有几种面条品类,特别专注于乌冬面的工艺研发,从和面、醒面、压面、再醒面、擀面、切面等工序按照手工制面的技艺,呈现出与中国“手擀面”相似具有劲道爽滑、麦香浓郁口感的面。